第十七回 文教(一)第二篇 論學

  第十七回  文教(一)第二篇 論學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8分)

1.    以下各組同音者為何  (A)人不知而不「慍」\「韞」而藏諸  (B)「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C)女予以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  (D)吾嘗終日不「食」\飯疏「食」。1  A

2.    下列各組字義,何者相同  (A) 女以為多學而「識」之者與\默而「識」之(B)「居」!吾語女\子之燕「居」  (C)今「女」畫\歸「女」樂  (D)賢賢「易」色\丘不與「易」。2   A

3.    「我們為學休業,應精進不以,不可半途而費,否則,學問只是張裝飭用的文憑」,以上錯字共有幾個  (A)一個  (B)兩個  (C)三個  (D)四個。4  D

4.    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與下列哪一組文意最為接近   (A)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B)古之學者為己  (C)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乃是對於學問歷程,提出三種漸進的境界,以下何者與其最高境界最為契合  (A)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B)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C)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D)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  C

6.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謂  (A)感嘆人生苦短  (B)讚天之自強不息(C)勉人惜時進學  (D)哀居無定所。  C

7.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句中「溫故而知新」,意同於下列何句(A)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  (B)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C)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D)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  D

8.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意近於下列何句  (A)思而不學則殆  (B)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C)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D)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B

9.    下列「焉」字共有幾解(甲)「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乙)四十、五十而無聞「焉」(丙)就有道而正「焉」(丁)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戊)無得而踰「焉」(己)「焉」能事鬼(庚)使子路問津「焉」(辛)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A)三種  (B)四種  (C)五種  (D)六種。9  C

10.「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亦即完成何種德行之修養  (A)忠孝  (B)仁愛  (C)信義  (D)和平。  A

11.「就有道而正焉」意謂  (A)親近有道德的人,以求指正自己的缺失  (B)勸人歹路不可走  (C)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D)處世講道義,必合乎正道。  A

12.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由此可知他是一位怎樣的學生 (A)勤勉好學  (B)自重自愛  (C)意志薄弱  (D)體弱多病。  C

13.關於「賢賢易色」,下列何者正確  (A)上「賢」字,為名詞,指的是賢德之人  (B)下「賢」字是動詞,當尊敬解  (C)本句修辭屬於對偶句  (D)整句意思為:以敬重賢人的心,替代愛好女色的心。  D 

14.「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句中的「畫」意謂  (A)畫餅充飢  (B)畫地為限  (C)畫蛇添足  (D) 畫地為牢。14  B

1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孔子訓誨子路應  (A)不求甚解  (B)不可強不知以為知  (C)人非生而知之者,應勇於發問(D)與人交往,應坦白誠實。  B

16.「一以貫之」的「一」,是指  (A)一次的講解  (B)全部的學說  (C)一個基本的大道理  (D)一日的反省。  C

17.關於天賦資質不同,以下何者敘述正確  (A) 學而知之者,上也  (B) 困而學之,次也  (C)生而知之者, 又其次也  (D)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D

18.下列解釋,何者正確  (A)譬如「平地」:平原  (B)學「而」時習之:然而  (C)終夜不寢,「以」思:而  (D)「弟子」入則孝:子弟。18  C

19.下列成語,何組為義近  (A)溫故知新\學而時習  (B)行有餘力\力不從心  (C)言而有信\食言而肥  (D)逝者如斯\度日如年。  A

閱讀測驗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史記孔子世家贊)

   

20.本篇之主旨,乃是司馬遷對於孔子何種評論  (A)感嘆世人不知孔子之崇高偉大,因此使他默默無聞  (B)強調孔子在私人教育上的卓越貢獻  (C)讚嘆孔子高潔的人格與廣博的學問,並尊之為「至聖」  (D)稱譽孔子之禮樂教化制度規劃非常完美。  C

2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謂  (A)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B)高山上的自然美景,令人嘆為觀止  (C)一山還有一山高,強中自有強中手  (D)仰慕聖賢的偉大人格。  D

22.折中於夫子」意謂  (A)以夫子的思想為標準  (B)以夫子為中間路線  (C)以夫子的中庸之道為準繩  (D)以夫子的言行舉止為典範。  A

23.從這篇贊語看來,司馬遷對於孔子懷有什麼樣的心情  (A)戒慎恐懼  (B)景仰崇拜  (C)憑弔惋惜  (D)唏噓不已。  B

24.孔子並不是諸侯,為何太史公將他列入世家?其原因是  (A) 當時則榮,沒則已焉  (B) 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  (C) 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  (D) 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  B

二、               多重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

1.    以下何者正確  (A)「汎愛」眾而親仁─博愛  (B)「後生」可畏─年少後進的人  (C)「中道」而廢─半途  (D)其蔽也「絞」─不知節制  (E)逝者如「斯」─此,指時間。  ABC1

2.    下列各組引號中,文意相同者為何  (A)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B)「好」仁不好學\「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C)三十「而」立\學「而」時習之  (D)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學「如」不及,猷恐失之  (E) 逝者如「斯」\「斯」不足畏矣。  AB2

3.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說:「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此句可以與下列哪些章句相互印證  (A)六言六蔽  (B)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溫故而知新  (D)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E)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ABE

4.    下列成語,何者是說明學貴有恆  (A)功虧一簣  (B)苗而不秀、秀而不實  (C)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D)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E)學而知之、困而學之。  ABCD

5.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這番話,是說明什麼  (A)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B)英雄不怕出身低,萬丈高樓平地起  (C)少壯應及時努力,歲月不待人 (D)老王賣瓜,自賣自誇  (E)不要輸在起跑點。  AC

6.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孔子這番話,是說明什麼  (A)見賢思齊  (B)學無常師  (C)不恥下問  (D)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E)青出於藍勝於藍。  ABD

7.    現代人強調終身學習,從以下哪些章句,可以看得出孔子是終身學習的最佳典範  (A)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B)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C)其為人也,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D)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E)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8.    子 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此句共用了以下何種修辭格  (A)排比  (B)類疊  (C)譬喻  (D)頂針  (E)層遞。  ABDE

9.    關於孔子論學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  (B)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C)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D)予一以貫之  (E)學而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罔。  CD9

10.關於子夏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孔門四科中與子貢同屬文學  (B)姓名為卜商  (C)曾為魏武侯師,軍事家吳起、李克皆出自其門下  (D)晚年曾於魏西河授徒講學,成績卓著  (E)曾讚譽孔子之德為「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  BD10

三、               注音與解釋:(音義各0.5分,共7分)

1.日知其所「亡」:音ㄨˊ,通「無」字。

2.五十而無「聞」:音ㄨㄣˋ,聲譽。

3.思而不學則「殆」:音ㄉㄞˋ,危疑不定。

4.吾「語」汝:音ㄩˋ,告訴。

5.多學而「識」之:音ㄓˋ ,強記。

6.不「舍」晝夜:音ㄕㄜˇ,同「捨」,停止。

7.非不「說」子之道:音ㄩㄝˋ,悅也。

四、配合題:關於「六言六蔽」,請將正確的選項連接起來。(每題0.5分,共3分)

1.好直不好學        (A) 其蔽也愚

2.好仁不好學        (B) 其蔽也亂

3.好信不好學        (C) 其蔽也狂

4.好勇不好學        (D) 其蔽也蕩

5.好剛不好學        (E) 其蔽也絞

6.好知不好學        (F) 其蔽也賊

五、               問答題(共7分)

1.子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請問「行」什麼有餘力,才求取知識?(4分)

答: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

    2.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在「六言六蔽」中,請以個人生活、成長經驗,或其他故事為例,任選其一闡釋。(3分)

答:請自由發揮(如「尾生之信」、宋襄公「不鼓不成列,不擒二毛」之例)。

六、翻譯題(共5分)

1.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3分)

譯:古代求學的人是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學問,現代的人求學問是為了沽名釣譽,讓別人知道自己。

2.學如不及,猶恐失之。(2分)

譯:求學問好像追求什麼,深怕趕不上似的,得到了還怕失掉它。



1 (A)ㄩㄣˋ(B)ㄉㄧˋ\ㄊㄧˋ(C)ㄩˊ\ㄩˋ(D)ㄕˊ\ㄙˋ。

2 (A)誌(B)坐\生活(C)汝\美女(D)替換\改變。

4 修,已,廢,飾。

9 (甲)、(己)皆疑問副詞,猶「豈」、「何」之意(乙)語末助詞,無義(丙)猶「之」,代詞,指君子自己(丁)忽焉:忽然,副詞(戊)猶「之」,代詞,指孔子(庚)於是,於此,「是」指的是長沮、桀溺(辛)於是,於此,「是」指的是十室之邑。

14 D)在地上畫一圓圈,代替牢獄,令違法者站立其中,以示懲罰。

18 (A)填平土地(B)且,又(D)門生,門人,學生。

1 (D)責人急切,流於偏激(E)指川上之流水。

2 C)則\且(D)比,及(E)此\則。

9 (A)、(B)皆子夏所言(E)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 A)與子游同屬文學(C)魏文侯(E)子貢言。